close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高要市按照中央、省委和肇慶市委的部署要求,堅持做好規定動作,創新開展自選動作,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把活動成效落實到幹部作風轉變和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上。
  專題圖文:
  謝輝 何以根 楊龍
  現場辦公解難題
  廣問民意。高要市集中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為民辦事問民意”活動,高要市委書記、市長施東紅等領導幹部圍繞“四風”問題和當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談,聽取意見建議,活動共收集涉及農田水利、電網路網等方面意見建議275條。
  圍繞農村群眾普遍反映的農村電壓線路老化、用電難等問題,施東紅專門到高要供電局現場辦公,研究對策措施,今年計劃籌資1億元,解決農村電網改造問題。高要各級黨組織還通過召開座談會和個人訪談、上門徵詢等形式,征求廣大黨員、群眾、服務對象意見。
  聚焦“四風”問題。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高要市緊緊查擺“四風”問題,通過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和集體議等方式,深入查擺“四風”問題和當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立行立改。建立整改台賬,明確整改措施和整改責任人、完成部門和完成時間,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對整改問題實行動態管理,解決一個,“銷號”一個。
  轉作風 強服務
  “三進村”服務農村發展。結合教育實踐活動,高要針對農村出現的規劃無序、有新屋無新村、村民法律意識不強、科技素質不高等問題,把規劃、法律、科技“三進村”作為踐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自選動作”來抓,在改善村風民風中夯實基層基礎。
  推進規划進村,建設美麗鄉村。實施“一村一規劃”,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尊重群眾意願,制定村規民約,提高農村規劃和管理水平。
  推進法律進村,建設和諧鄉村。推進“一村(居)一(律師)顧問”工程,組織“三官一師”(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定期到村做法律顧問。
  推進科技進村,建設富裕鄉村。引導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推動農民致富和農村發展。
  “作風建設年”活動改進作風。把改進作風、反對“四風”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年度與任期考核以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內容。
  “第一書記”夯實農村基礎。從高要市、鎮機關中選派352名優秀幹部掛任村(社區)黨組織“第一書記”。
  150名駐村幹部進駐問題村。從4月開始,從市直單位抽調150名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幹部對50個問題村開展為期一年的掛鉤幫扶活動,著力解決問題村在基層組織建設、村務財務、山林糾紛、徵地拆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協助辦好民生實事。
  “酒堂文化”革除農村陋習。以“文化酒堂、精神家園”為主題,切實改變農村節慶、婚喪嫁娶等出現的鋪張浪費陋習及不良風俗,逐步將全市1600多家酒堂、祠堂建設成群眾聯繫點和鄉村文體活動陣地。
  民生實事惠民生
  “十件民生實事”惠及民生。根據“為民辦事問民意”活動中群眾提出的意見,實施鄉村道路改造、建設幸福村居等“十件民生實事”,確保地方財政預算對民生支出占比不低於68%。
  “改革發展年”促進改革發展。加快推進金利鎮深化簡政強鎮事權改革和產城互動試點等十項重點改革,進一步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提高辦事效率。
  鐵腕治污優化發展環境。以工業污染治理、陶瓷企業“煤改氣”、揚塵污染治理、“黃標車”治理等為重點,加大力度推進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治理。
  以貼息貸款和農業保險強農惠農。今年初,肇慶市委書記徐萍華到聯繫點白土鎮樂堂村調研,向群眾征求意見建議,希望高要市在群眾關心的創業貸款和農業保障上加強研究,探索新模式。高要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通過黨政班子會專門研究,實施涉農創業貸款和蔬菜種植、水產養殖保險兩項創新惠民舉措,一是涉農創業貸款,以政府貼息貸款助推創業,貸款授信額度為3億元,貼息資金按貸款利息的30%由市財政安排解決,活動為期3年,以此激勵農村黨員帶頭創業,帶動群眾致富。二是以政府扶持、農民自願、商業運作為原則,實施蔬菜種植和水產養殖保險,建設以補償自然災害損失為主的農業保險體系,通過商業化保險減少農民風險。
  ■聲音
  幹部和群眾一起乾
  環境好了矛盾少了
  施東紅(高要市委書記、市長):通過教育實踐活動,沉下身子到基層,密切聯繫群眾,知道群眾想什麼、需要什麼,從而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到底怎麼做,不僅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也進一步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宗旨意識。
  莫根培(金渡鎮水邊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以前水邊是有名的“後進村”,通過幹部帶頭,一項接一項耐心整改,辦好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如今,水邊社區建成了高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基地,“後進村”變成了“示範村”。
  譚少明(白土鎮樂堂村村民):幹部作風轉變了,村幹部和村民的距離拉得更近了,連過去吃吃喝喝的酒堂也變成了文化場所,村民都從家裡走出來參加活動,村風也更加和諧了。
  葉金泉(活道鎮下蝶村村民):房屋、巷道統一規劃建設,環境好了,矛盾也少了。過去大家都想這樣搞,但是沒人去做,現在領導幹部帶頭,和大家一起乾,群眾都歡迎、都滿意。
  “三進村”服務農村發展
  ■基層特寫
  白土鎮樂堂村是高要市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繫點,也是開展規劃、法律、科技“三進村”活動的重點村。
  走進樂堂村,整潔的水泥環村路,統一規劃的排水渠,升級改造的休閑娛樂廣場,圖文並茂的法律科技宣傳欄,煥然一新的文化酒堂,村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過去村道是一條爛路,晴天時塵土飛揚,下雨天泥水飛濺。現在進行了改造,群眾外出都方便了。”如今,樂堂村充分調動幹部群眾積極性,省衛生村創建、泵站建設、為民服務辦事大廳等一批民生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可喜的還有村民規劃意識、法制觀念的提高。該村規划了新村,統一地點、標準建設新房,不亂搭亂建,節約土地。
  同時,村民學會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村民譚先生去年在建築工地打工時受傷,公司僅支付部分醫葯費,駐村幹部、駐村律師及時伸出援手,幫助其維護了合法權益,化解了矛盾。  (原標題:高要: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15dozc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